新闻动态
DYNAMIC
当地方政府仍然对当地的污染情况保密时,“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中已经记载了10万多个企业污染记录。马军带领的团队也获得了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奖,并获得了深圳市综合软科学发展基金会(“综合研究基金会”)提供的20万韩元奖金。7年前,马军成立了大众和环境研究中心,主持开发“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大气污染地图”,建立了国内首个公益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数据库。
昨天下午,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奖成果报告会上,马军表示,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的企业监督记录从6年前的2500个提高到119000个以上。涵盖31个省和300多个市级行政区的水质排放和污染信息。他说:“目前844家污染企业说明了污染问题,但10万家企业的问题尚未解决。
”目前,数据库记录了污染源和所在地,今后将进一步记录和公开各企业的具体排放量。马军在报告会上提出,环境保护的真正障碍不是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而是缺乏动力。他说,环保先进技术已经存在,在这10年里,至少有10万亿韩元的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中,但收效甚微。
因此,在他看来,要想取得环境友好和有效的结果,公众必须知道并有效地参与。(威廉莎士比亚、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那么,如何将公众对环境的认识转化为企业的减排动力呢?他认为应该刺激利益相关者的绿色选择。从大众的消费圈开始,通过大众的绿色消费引导大型品牌,影响供应商,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绿色选择,是马军推进污染信息公开的同时进行的另一项事业。
“目前,大品牌开始主动搜索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后,这些品牌正在推进供应商的整顿。”他说:“失去订单的供应商有时会主动要求帮助治理污染。尽快减少环境将成为最紧迫的目标。
”但是绿色供应链主要推动快速消费品等行业的排放减少,产业链顶端或垄断下的产业(如能源或化工)不受影响。因此,马军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推进绿色投资和绿色证券项目,加入投资者和银行的影响力,发挥另一种力量。
除了企业主动公开污染信息外,政府也需要更多的动力。马军对本报记者说,对污染源管制信息公开指数,即PITI指数这一各地政府的定量评价,是政府污染信息公开的一种杠杆。
(编辑:SN052)。
本文来源:开云登录入口-www.cdhua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