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DYNAMIC
题目: 40名死者选择环保葬百名礼仪师为他们楚天都市报记者郭徽陈谦通讯员周钢严浩易晓明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昨天上午下雨。在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感谢广场,100多名市民带着肃清、寄托哀悼的花束,和亲人一起结束了最后的旅程。在这里,40名生态环境保护葬实践者享受最盛大的礼遇,埋葬是安全的。在碧绿的草坪上,只有寄托回忆的花昨天上午9点30分左右被留下来。
穿白裙子的琴师悠然地弹钢琴曲,穿制服的100多名礼仪师用一辆专车开辟道路,带着40名死者的遗骨慢慢前进。一百多名死者的亲属手捧花束,安静地继续,来送走家人的最后一条路线。
队伍来到了环保的草坪上。这里预先挖了一排墓,礼仪师们跪下,小心地把装有死者遗骨的分解性骨灰盒放在其中,轻轻地把土埋起来。3到6个月后,这些骨灰盒将自行分解,与大地一体化。
“母亲生前很喜欢热闹,今天有这么多人陪着,她一定很高兴吧。”61岁的李婆婆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母亲生前绝对不会使用传统的墓葬,以免给后辈增加负担。3月17日,李先生从本报看到石门峰纪念公园招募环保葬志愿者,很快就出名了。
石门峰纪念公园的负责人表示,该园为这次活动做了精心的准备,仅仪式彩排就需要两天时间,连细节都要求完美,对死者及其家人表示最深切的敬意。仪式结束后,家人们久久不想离开。他们想陆续把花放在家人的坟墓旁边,拍照纪念,永远保存这个珍贵的场景。持续下雨的绿色草坪上只剩下花,寄托着对死者的哀悼。
13年没埋葬的老人的遗骨终于为住在安家武昌大成路的周婆埋葬了,昨天集中埋葬了4名亲人的遗骨。她说因为家境贫寒,这些亲人的骨灰都寄养在洪山区的寺庙里。
得知石门峰纪念公园举行了免费的环保葬,她马上打电话报了名字。“这里的环境这么好。如果父母们有灵的话一定很高兴。
”周先生说,她今年78岁,一百年后也要和人们在一起。方明春一生没有孩子也没有女人,2003年去世时,遗骨被寄存在殡仪馆。
一瞬间就13年了。昨天,在许多好朋友的证词下,他的骨灰终于入土安详。“我们也可以说为他尽到了孝顺。
”老人侄子说。“儿子本来不同意,我继续环保埋葬。”80岁的尤玉凤昨天目送了伴郎“回归大地”。她说,她和她的伴郎去年注意到石门峰纪念公园举行了第一次免费的环保葬,觉得都很好,100年后也决定采用环保葬。
去年11月老伴去世后,反复说服她,儿子同意保护父亲的遗志。“今天第一次意识到环保埋葬确实不错。”尤玉凤老人的儿子李老师说。
武汉14个墓地开展了免费生态环境保护葬昨天的环保葬礼现场,武汉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响应民政部等9部委《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的号召,为发扬生态埋葬的新观念、新风,武汉市民政局、市葬礼事业促进会在该市这14个墓地是九峰山革命墓地、汉阳区平担山墓地、石门峰都市陵园、蔡甸区玉笋山陵园、江夏区幸福山墓地、睡眠虎山墓地、归元陵园、西陵山长乐园陵园、九龙宫陵园、龙泉山孝恩园、流芳陵园。据介绍,自2011年实施惠民葬礼政策以来,武汉市各殡仪馆为符合政策的4229名特殊困难对象减免基本丧葬费3000多万元,各经营性墓地为2250名死者提供免费的遗骨生态环境保护埋葬。这次公开承诺是另一项重大的惠民葬礼措施。省民政厅的社会事务到处都是彭文洁说,我省制定了生态葬奖的补充措施,积极推进葬礼改革和陵园的硬件建设。
责任编辑:吕守田SN220。
本文来源:开云登录入口-www.cdhuapai.com